文峰塔位于随州市曾都区东城街道文峰塔社区,白云湖(涢水)东岸,距城区1千米。也称文笔塔。传建于唐代,原址在市区东南6千米望城岗,明末毁,光绪十年(1884年)于现址重建。据清同治八年(1869年)《随州志·重建文峰塔记》记载,城东南望城岗回龙寺旧有文笔塔,所以唐宋元明时文人学士层见叠出。明未战乱,此塔坍塌。清道光五年(1829年),由城南杨秀岩倡导,在民间筹款重建了文笔塔。至咸丰年间(1851—1861)、同治年间(1862—1874)遭战乱屡次破坏。光绪十年(1884年)五月,知州主持在城南沿用文笔塔名另建一座宝塔,改称文峰塔。取“文运宏开”之意命名。
塔为砖石结构,平面呈八角形,七层,高25米,塔基周长36米,每边长4.5米,青砖条石砌成。塔内各层石龛内有石刻和浮雕佛像,其中最下两层石面上嵌有“菩萨、鲁班、观音、罗汉、祖师、杨将军”等字样,字属颜体,苍劲古朴。字下留有拱门形的假“门”,“门”内用方石堵死。每层门楣上都有一块凹刻石匾。塔北有两扇石门,门扇上雕刻着手持大刀,威风凛凛武神,正上方刻“珠光耀彩”,门东侧刻“史城训知”,四周全是精美花纹,石门西侧刻着建塔记事文,上有“并期有志竟成籍以振兴文风”之语。塔上端各面共有十个“门”(白色)和六个圆孔(圆形窗),门和圆孔相互串通,错落排列。层层塔角屹然挑起,煞是宏伟。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评论